一、堅持精選品種,繁育優(yōu)質(zhì)壯苗
1.精選優(yōu)良品種。立足當?shù)刈匀粭l件、生產(chǎn)用途和市場需求,精心選擇通過登記的高產(chǎn)、穩(wěn)產(chǎn)、抗逆性強、耐儲存的優(yōu)良專用型甘薯品種,如鮮食和食品加工型甘薯品種煙薯25、普薯32、心香、濟薯26、蘇薯8號等,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種商薯19、濟薯25、蘇薯28、皖薯373、阜薯86等,紫薯品種徐紫薯8號、泰紫薯1號、紫羅蘭等。
2.適時排種育苗。選擇無病斑、無機械傷、沒有凍害和濕害的大小中等的薯塊作種薯,提倡使用脫毒種薯。一般2月底至3月初開始排種育苗。采用溫室大棚或者冷棚加地膜的方式育苗,排種前對苗床和種薯進行消毒,排種時種薯頭部方向一致,大薯深排、小薯淺排,做到“上齊下不齊”。
3.加強病蟲防控。加強薯苗擴繁時病毒病防控,采用高剪苗方式采苗,對畸形、黃化皺縮明顯的異常植株要及時清除干凈。遠距離異地調(diào)運種苗時,應嚴格檢疫蟻象、莖線蟲病、薯瘟病、蔓割病等病害,避免病蟲害跨區(qū)傳播。
二、科學整地施肥,注重合理密植
4.堅持科學施肥。遵循基肥為主、追肥為輔的原則,適度增施鉀肥。整地時結(jié)合耕翻施足基肥,每畝500公斤有機肥隨復合肥在起壟前一次性施用。深翻后南北方向起壟,一般壟高25-35厘米,壟寬80-110厘米。產(chǎn)量水平1500公斤/畝以下的旱薄地,推薦施用12-10-18(N-P2O5-K2O)或相近配方的硫酸鉀型復合肥(下同)30-40公斤/畝,中后期可以噴施0.2%磷酸二氫鉀+0.5%尿素1-2次。產(chǎn)量水平1500-3000公斤/畝的旱地或水澆地,推薦施用硫酸鉀型復合肥40-50公斤/畝。產(chǎn)量水平3000公斤/畝以上的水澆地,推薦施用硫酸鉀型復合肥50-60公斤/畝,薯塊膨大期隨灌水追施硫酸鉀10公斤/畝。提倡采用覆膜滴灌技術,提高鮮食型甘薯商品薯率。
5.科學確定栽插密度。春薯一般4月中下旬覆膜栽插,夏薯一般6月底前完成栽插。根據(jù)品種類型和生產(chǎn)用途確定合理的栽插密度,鮮食型甘薯應適當增加種植密度,一般4000-5000株/畝,以減少大果和特大果,提高商品率。部分早熟鮮食品種生育期短,薯塊偏小,密度可增加至5000-7000株/畝。加工型品種一般薯塊較大,建議適度稀植,每畝2800-3300株。
三、加強田間管理,注重控旺增效
6.加強田間管理。栽插時一次性澆足定根水,保活棵、促發(fā)苗、早封壟。生育前期以促進地上部生長,加速群體構(gòu)建為主,栽后15天左右采用微耕機結(jié)合除草中耕松土透氣。封壟前及時清除田間雜草,必要時采用化學藥劑除草,應注意選用精喹禾靈、高效氟吡甲禾靈等對甘薯影響小的藥劑。
7.注重控旺增效。生育中后期以控制地上部旺長,促進薯塊膨大為主。出現(xiàn)旺長可以每畝用100克磷酸二氫鉀結(jié)合烯效唑等生長調(diào)節(jié)劑葉面噴施,連續(xù)噴施2-3次,每次間隔1周,或者以中耕機將溝底莖蔓截斷,改善壟溝通風透光,減少無效藤蔓的養(yǎng)分消耗。甘薯生育期內(nèi)要注意防澇降漬,及時排出田間積水。大田操作時注意引進適宜機械作業(yè),提高田管質(zhì)量,減少勞動強度,降低人工成本。
四、堅持科學用藥,加強綠色防控
8.堅持科學用藥。堅持預防為主,防治結(jié)合的原則,密切注意各生育期的病蟲害發(fā)生。起壟和栽插時重點防治莖線蟲、蠐螬和金針蟲等地下害蟲,每畝可施用5公斤噻蟲胺或2公斤毒死蜱或辛硫磷,摻細土均勻撒施。大田發(fā)現(xiàn)SPVD病株應立即拔除燒毀,避免蟲媒擴散。8月底至9月初,注意防治斜紋夜蛾、甘薯天蛾等地上部害蟲啃食葉片,防止成蟲入土侵害薯塊。
9.加強綠色防控。注重選用抗病品種、栽植脫毒種苗、合理輪作換茬、高剪苗等農(nóng)業(yè)防治措施。采用物理和生態(tài)防治的方法,如增設黑光燈誘殺成蟲和釋放赤眼蜂防治害蟲。
五、分批適時收獲,對接市場需求
10.適時收獲,分類儲藏和銷售。鮮食型甘薯收獲期較長,一般從8月開始,到11月收獲結(jié)束。在此期間根據(jù)行情,分批分級收獲。有鮮薯儲藏能力的,可以挑選無病無傷的健康薯塊儲藏后再擇機出售。部分早熟甘薯可根據(jù)市場行情適時早收,實現(xiàn)高價高收益。淀粉等加工型品種應適時晚收,提高鮮產(chǎn)和薯塊淀粉率,實現(xiàn)高產(chǎn)增收,收獲后盡快出售或加工。種薯需在下霜前完成收獲及時入窖,儲藏期間注意保溫和通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