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騫通西域,為中國帶來了胡椒、胡豆、胡蘿卜等食材;明代盛邊貿,中國又引進了番椒、番薯、番瓜等農作物……古老的絲綢之路,不僅是一條溝通中原、西域乃至歐洲、非洲國家的經濟貿易路線,更是一條感受、品味燦爛飲食文明的美食線路。古往今來,在來往商隊的駝鈴聲聲中、在互通有無的車來軌往間,世界各地的一些飲食傳統(tǒng)就這樣被保留下來,“一帶一路”傳遞著一滋一味,溫暖著一情一意。

“一帶一路”沿線食品貿易中,動植物油脂、水果、水產海鮮的占比排名前三
隨著 2018年11月5日-10日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已經進入倒計時,擴大中國對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的食品貿易已然成為熱門話題。今天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的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展商云集,境內外500多家企業(yè)參展,其中國際品牌達到20%。博覽會上舉行了“2017‘一帶一路’食品產業(yè)發(fā)展高峰論壇”,論壇主辦方光明食品集團、上海商情信息中心聯合發(fā)布的《2017“一帶一路”進口食品行業(yè)發(fā)展報告》(以下簡稱“《報告》)顯示: “一帶一路”經濟建設的倡議提出以來,中國對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的食品貿易呈“逆襲”態(tài)勢,對歐美日發(fā)達經濟體依賴程度降低,對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的食品貿易增速高于總體。
本次報告調用了國家海關總署11個大類、22個小類、109個國家2013年以來食品貿易基礎數據,綜合運用數據挖掘、聚類分析等多種大數據分析方法,從貿易額、貿易商品類別、貿易國家等多個維度,結合上海商情信息中心零售監(jiān)測系統(tǒng)近200個快速消費品品類連續(xù)5年的數據,分析了2013-2016年中國對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的食品貿易現狀和發(fā)展態(tài)勢:
1)2013年-2016年期間,分品類來看,動植物油脂、水果、水產海鮮的占比排名前三,其中,水產海鮮、雜項食品、乳品蜂蜜、肉類貿易額同比上升。其中咖啡產品、瓶裝葡萄酒的同比上升比較明顯,越南、馬來西亞的咖啡,格魯吉亞、摩爾多瓦、保加利亞的葡萄酒開辟了中國新市場。
2)分區(qū)域來看,中國與以印度尼西亞、馬來西亞為代表的東南亞區(qū)域的食品貿易最為活躍,貿易額占比超過7成,但呈逐年下降的趨勢;其次是以俄羅斯、烏克蘭為代表的獨聯體國家,占比從2013年的4.7%提升至18.7%;再次是以印度為代表的南亞,占比在4-5%左右,比較平穩(wěn),沒有太大變化;中東歐、東亞、西亞、中亞的貿易額占比較小,在1%左右,變化不大。
3)分國家來看,印度尼西亞、馬來西亞、泰國、俄羅斯聯邦、越南、烏克蘭、菲律賓、印度、新加坡、波蘭分列主要農產品、食品貿易前十。其中印度尼西亞以28.8%的貿易額占比獨占鰲頭,其次是馬來西亞16.1%,第三是泰國13.5%,第四是俄羅斯聯邦13.1%,第五是越南8.9%。2016年,俄羅斯聯邦、烏克蘭、蒙古、匈牙利、土耳其等國貿易額同比增長較快,除烏克蘭外均超過10%。
跨境電商如今已經成為食品貿易的重要平臺。截至2016年,超過50個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的食品通過電商走進了中國。休閑食品、酒類、水果、海產是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進口銷量最高的品類。來自各國產地的原料也成為商品優(yōu)質的標簽,如斯里蘭卡的錫蘭紅茶逐步從潮流新品演變成大眾商品。作為2016年的水果明星,智力車厘子、墨西哥牛油果在2016年走進了中國的千家萬戶。此外,阿根廷紅蝦、厄瓜多爾白蝦等進口海產也走上了百姓餐桌,特別是各種節(jié)日期間,銷量大幅上升。菲律賓7D芒果干、印尼進口果蔬干、麗芝士,越南進口LIPO面包干等食品也暢銷全國,成為城市消費者喜愛的休閑零食。
光明食品集團在“一帶一路”倡議的引領下,積極實施“走出去”戰(zhàn)略。在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現場,來自我國香港地區(qū)的海博香港萬安食品公司展柜前人頭攢動,現場烹飪的由海博萬安公司代理的進口牛肉,讓眾多觀眾加入排隊行列。海博萬安食品公司隸屬海博投資,是光明食品集團旗下在港從事進口凍品和食品的貿易企業(yè),據相關負責人介紹,進口肉類凍品始終保持行業(yè)領先地位,目前牛羊肉凍品占香港市場的份額達30%多,占澳門市場份額的60%,是港澳業(yè)內舉足輕重的龍頭企業(yè),“隨著‘一帶一路’倡議的深入人心,我們食品貨源的選擇空間將越來越大。”
中國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開展食品貿易尚面臨幾大問題
《報告》同時指出,“一帶一路”經濟建設的倡議提出以來,中國與沿線國家食品貿易也面臨一些瓶頸。首先是進口關稅問題。關稅壁壘與非關稅壁壘普遍較高,為貿易自由化、便利化帶來挑戰(zhàn)。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以發(fā)展中國家、最不發(fā)達國家為主,其關稅壁壘均處于較高水平,這對相互間貿易構成一定阻礙。一是進口關稅過高,如俄羅斯麥片進口進口關稅為25%-30%,橄欖葵花籽油進口關稅為25%。二是海關稅率和國內銷售稅率不統(tǒng)一,例如對于混合橄欖油國內銷售增值稅為11%,但海關增值稅為17%。
清關商檢問題。一是清關成本高,如產品已有國內有機認證了,還需提供美國有機認證,否則無法清關。二是標準接軌難。以原產國為例,歐盟標準是原料來自哪個國家即可認定原產國,中國國標以最終成為產品的國家來進行認定,造成標準不一致,符合中國的意大利不能出口,對方歐盟中國不能進口。在實際進口業(yè)務中,常出現中國國標與其他國家不一致的情況。三是新型商品迭出,但不在中國國標清單,產品報關被告知產品沒法定性,沒法歸類,無法清關。四是貿易便利化軟件水平普遍不高,海關清關效率、過境管理的透明度、通關手續(xù)的煩瑣等均對貿易暢通起到阻礙作用。衛(wèi)生證書流程較慢,從產品進口到商檢出具衛(wèi)生證書一般需20天以上。
質量標準問題。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存在差距。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參差不齊,部分國家甚至沒有建立起完整的食品安全衛(wèi)生控制體系。“優(yōu)化進口食品安全現代化治理體系,進口前準入、進口時查驗、進口后監(jiān)管,要求對進口企業(yè)建立健全全質量追溯體系,對進口食品安全問題‘零容忍’,才能保障‘一帶一路’進口食品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秩序。”上海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有關負責人士說道。
物流運輸問題。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運輸效率較低。中國與沿線國家進出口運輸方式中,水路運輸占比超過60%,鐵路運輸比重也較大。國家間存在鐵軌標準不同、運輸線經營主體不同、往返貨物運量不平衡等問題,影響了運輸效率。同時,通關效率不高也使口岸貨物流通受到影響。
金融結算問題。目前金融支撐貿易的能力較弱。中國與沿線國家雙邊本幣結算規(guī)模較小,截至2016年6月,中國與19個沿線國家簽署了本幣互換協(xié)議,中資銀行在沿線18個國家建立了分支機構,僅在卡塔爾、馬來西亞、泰國、新加坡、匈牙利5個國家建立人民幣清算行,僅在哈薩克斯坦、沙特阿拉伯、斯里蘭卡等9個國家建立了本幣互換清算網絡,難以滿足貿易快速發(fā)展的需要。
上海商情信息中心主任原立軍表示說:“一帶一路”沿線許多國家是發(fā)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,隨著‘消費升級’時代的到來,中國對乳制品、油料、棉花、肉制品等有較大的需求,擴大對‘一帶一路’沿線國家的食品貿易,有利于豐富中國的食品農產品供應,有利于確保我國的糧食安全。要承接這一‘風口’,政府和企業(yè)一要加大對沿線國家食農產品安全法律法規(guī)和技術標準的研究,推動技術標準一致性建設。二要加強食品農產品安全合作機制建設,推動與相關國家制定食品農產品安全戰(zhàn)略發(fā)展合作計劃,建立和完善包括政府相關部門、協(xié)會等在內的長效聯絡合作機制。三要全面推動食品農產安全大通道建設,加強食品農產品安全通報信息互通,提高技術性貿易措施透明度。”